家,我的设计最爱

2014-01-08   浏览85次  作者:simon   收藏 

  家,我的最爱

  

  这个基地是位于台北市东区仁爱国小附近,业主为执业医生,家庭成员除了夫妇两人和两个小孩之外,还有一位祖母,属于典型三代同堂的家庭。因为医学背景使然,休闲生活偏好静态的看书、听音乐.....。对于空间,除了喜欢朴素、明亮的感觉之外,也一再强调不要太过花俏的设计。

  乍听之下,这个住宅案很容易为了满足机能而变成一个缺乏趣味的空间。然而经过沟通以及设计师的巧思下,却打破空间的制式定义,更将机能视为塑型的素材,创造出独具开放性格的空间环境。

  设计师陆希杰以基地的外在环境及内在机能为起点,在公共空间中,拆除传统空间所定义的一切墙壁隔屏后,凭借设计师对空间的敏锐直觉,透过对于材料比例、质地、漆面的讲究精确,如实地将空间线条简化至一种恰当的美学。

  同时,透过交叠与延伸的设计手法,颠覆「形随机能」的既定印象,将实体机能以游戏概念置入空间之中。于是,公共空间中的客厅书房,透过半透明的隔屏开合,界定出彼此关系,当书房门一关,是纯粹的书房。一开,又是客厅的一部份,并让空间交叠成更宽敞的空间。而书房内白色书桌延伸至客厅后,转身变成客厅内的坐椅。如此连贯性的设计,透过熟练的设计语汇表现,将白色板材在空间中连续拉伸、舒张、折叠,不仅成功地介入由垂直水平勾勒的空间系统,也?平板的现代空间增添一些趣味。

  在以白色、透明、金属色所铺陈的中性色调空间中,一整片仿佛企图穿越时空的弧型白色板材,紧贴着透明落地玻璃墙面,区隔内外。而刻意将室内地板材延伸至室外地面,甚至延续至阳台立面扶手等高处,让客厅呈ㄩ字型的视觉延伸,进而让客厅的边界虽被座位界定,却又因地面石材的延伸消弭了边界----。实体机能随着空间的动态定义及改变而产生不同的美学,于是,室内与室外的关系,不再仅由一面墙所界定分隔,两者之间各有某种得以延续的关系存在。

  这几年来陆希杰的作品无论是商业空间或是饭店、还是住宅案,透过空间中连续性拉张、折叠的语汇,企图让形态跳脱受制于机能之下的制约。除了显现一贯的个人风格之外,也展现他对空间设计不停歇的思索,透过精练的实际操作,将自己意念中的「形」表达得更为完整而流畅。

  采访」周巽莉

  设计者」CJ Studio陆希杰

  参与者」黄元炤 江巧明 吕孟桦

  摄影者」Marc Gerritsen

  空间性质」住宅

  坐落位置」台北市安和路

  主要材料」橡木皮、花莲大理石

  面积」55坪

  设计时间」2004年7月至11月

  施工时间」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

家,我的设计最爱
 
 
 
 
 


分享:

更多
输入您的房屋面积
输入手机号,装修顾问将会联系你

广告